离开央视的名嘴为何“今不如昔”?
近日看了一些离开央视的名嘴现况报道,感觉他们大多今不如昔。
从方宏进到黄健翔,再从杨澜到赵忠祥,他们的名气都是昔日在央视壮大起来的,而离开央视后,体制外创业的成就与名气,迄今均不及在央视大,甚至江河日下、凄凄惨惨戚戚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呢?离开央视就“混不好”?
我以为主要是两个“时代因素”作祟——
一是占据的资源上。就资源的垄断性而言,央视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平台。对此,白岩松有着清醒认识。“把一条狗拉到央视溜溜,那条狗也会成为名狗”,所以尽管他在那里也时遭选题枪毙等压抑,但还是和水均益们很明智地留在那里,痛并快乐着。
二是才华问题。央视放大了他们的才华,而他们的真才实学一旦拉到野外作战,公平竞争,则相形见拙,甚至啥都不是。因为野外高手有的是。
今日扬言离开央视的名嘴,其实大多也是说说而已。他们知道央视的资源无可替代,这就像国企与中小企业的区别一样,谁愿意放弃国营中石油而选择民营加油站?
离开央视的名嘴,虽然大多没有改行,但一旦失去定力、过高估计自己、记者变成生意人、评球的扩为跑场子的万金油、甚至加入娱记行列,则不仅不能令昔日同行刮目相看,而且还可能在公众面前成为“破了相的英雄”,直至丢人的小丑。
所以,在当今大势下,名嘴如果离开央视、想证明自己在外边更能干,一般很难。倒是在央视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反而出了央视干出了点名堂。因为他们之前被限制的才华得以在体制外充分发挥。
当然,无论是名嘴还是小人物,离开那里,我想他们应该有个共同理由不后悔,那就是——尝到了“自由”滋味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