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专注于“潜规则”
研究的民族是无望的
在《逆淘汰》一书的网上读者留言里,不乏“研习潜规则”的“启示”,或者“误人子弟”指责,这其实都与本人的写作意图南辕北辙。
本书中心思想,绝不是鼓励读者研习“潜规则”,而是让每个青年才俊看清“毁人陷阱”,从而找出一条不至于被埋没的明路来。
中国的人才史,有一团黑的时代,也有昙花一现之际,但总得来说,亮少黑多。 何至如此?土壤问题已是古今共识。
当大量的潜规则书籍出现乃至畅销不衰时,这未必不是一个民族的悲哀。
一个专注于“潜规则”研究的民族是无望的,潜规则主导人们行为规范的社会,是典型的人治社会,而法治社会的标志是摒弃潜规则、尊崇显规则(法律文本)。
什么时候,国人再不为“潜规则”搜肠刮肚、孜孜不倦,而自觉尊重法律文本的制度环境形成时,我们这个民族才真正大有希望!
评论